近法海寺时,要经过一座拱形小石桥,青石券洞上镌刻着“四柏一孔桥”五个字。传说此桥为明代所造。桥长5米,宽3米,没有栏板,没有桥墩,最奇特的就是这样一座小桥的东西两侧对称的长有四棵柏树,故而得名。
四柏一孔桥为由模式口去法海寺必经之地。相传,法海寺即将完工时,御前太监李童前来验收,接连五天没挑出半点毛病,心中虽喜,但不情愿付给工匠工钱。最后,他发现寺门外有条1丈多宽的小河,河面上有木板桥,顿生一计。
李童装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对工匠们说:“今儿是八月十三,后天皇上要来,木板桥经不住皇上的车辇。两天内必须修好‘四百一孔桥’,‘四百’代表皇上威震四方,‘一孔’代表皇上是一国之君。两天内修好桥,不仅按规矩付给工钱,而且每人另赏5两银子;要是造不好桥,每人扣100两银子。”
匠人中有个江西姓路的工匠,看到夕阳映照的水面上有几棵树影,顿时眼前一亮。
十五大清早,李童就听到下人禀报:“工匠们把桥修好了。”李童急匆匆地来到小河边,只见青石板单拱桥已经修好,东西两边各有柏树两棵。他问工匠:“这儿只有一孔桥,那四百座桥在哪儿?”路工匠手指两侧的柏树数着:“一、二、三、四,这不正好是四柏吗?”李童只好照付工钱。